学校要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共创未来的学校领导者——翁铁慧和马云重量级演讲分享

作者编辑:保定七中 点击次数:2408次
    受邀参加第14届国际校长联盟大会的吕校长谈感悟:  

    马云谈教育,谈教育的未来;谈机器人和人,谈智能和智慧;谈校长,谈校长领导力。——乐观,尊重,不抱怨,好奇心,同理心是领导者成功之共同点!链接才会共振聚能,共创才能同频同行!初心缔造传奇,成长对接未来!——“第十四届国际校长联盟大会”看听论悟。(吕金起)


    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批复,10月23日起至25日,第十四届国际校长联盟大会在华东师大举行。来自世界各地50个国家的1500名中小学校长共同聚焦“共创未来的学校领导者”(Connecting Leaders,Creating the Future)这一主题,共话未来教育。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国际校长联盟主席阿尔塔·冯·希尔登(Alta vanHeerden),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委员会主任陆靖,华东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院士,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马云“不注重教育,就是不注重未来”“老师要靠引导价值赢得尊重”“AI时代就是需要爱的时代”……妙语连篇的演讲引来全场关注。

    以下为马云发言内容


尊敬的阿尔塔主席,各位领导,各位校长、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参加这次大会,这是我见到校长最多的一次。小时候最怕见校长,能不见,尽量不见,因为怕,一般也见不到;今天一下子见到这么多校长,我非常高兴、非常感动。
大家从世界各地远道而来,一起探讨教育的创新和责任,这本身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给世界带来希望。我一直认为,一个老师一辈子影响几百个学生;一个校长一辈子影响几百个老师,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是校长、老师,因为你们可以影响许多人的一生。今天的会有1500名校长参加,在这儿相聚、交流、畅谈,我在这儿诚惶诚恐,也倍感荣幸。
我离开老师岗位已经快30年,我说我是放而不弃。我现在卸任公司职务了,我想未来最感兴趣,投入时间和精力可能最多的就是教育。我希望自己能够做一辈子教育的支持者。我现在最需要的是学习,要多看,多听,多学习。前天,我去了趟杭州千岛湖,看了我们那边正在试点的一个寄宿制学校,跟那边的校长、同学和老师进行了交流,我越来越感到里面的机会之大、里面的挑战之大,但是也看到了希望之大。
今天在座1500名校长和全世界所有的校长,我认为你们是The Leaders Of The Leaders,大家是真正的领导者的领导。我自己做阿里巴巴,从1999年到现在20年来,我感受最大的,把自己的工作能够做好,有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我曾经是老师,我曾经当过班主任,我懂得如何去尊重学生,如何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做得比自己想象得还好,如何期待学生比自己做得更好。
我自己觉得当CEO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我是叫Chief Education Officer,我主要的责任就是能够让所有年轻人,发挥他的特长、发挥他的作用。每个老师最优秀的品质就是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希望自己的学生做得比自己好。做CEO也一样,希望自己的员工永远超越自己。
今天世界有很多问题,但是不管面临多大的问题和挑战,不管形势如何复杂动荡,只要教育还在,一切都有可能和机会。教育是这个世界最最重要的稳定器,是人类对于未来信心最重要的保障。
不注重教育,就是不注重未来。中国每年有1500万新生儿,全世界每年不到1亿的新生儿,这是最独特的资源,也是最大的富矿。投资这近1亿脑矿,就是投资世界的未来。
中国过去40年,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视教育,开发了13亿人的脑矿。我认为改革开放在中国最大的推动力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所以我相信如果把教育作为未来重中之重的投资方向,把教育作为这个社会上的稳定器,把教育当做人类对于未来自信和信心的推动器,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所以我觉得我辞去阿里巴巴董事长职务以后,我给自己找的这个工作,非常重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因为“人”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在公司运营过程中,我一直把“人”作为阿里巴巴的第一产品,因为阿里巴巴的员工如果不成长,公司的产品是不可能成长的。所以我坚信人不变化,社会是不可能进步的,教育不进步,那么人是不可能进步的。
未来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于老师,全世界都应该鼓励最优秀的学生进师范学校、去做老师,让老师真正成为崇高的职业,成为待遇最好的职业。当然有知识不一定能当好老师。老师会学,还要会教。老师未必知识最多,但老师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老师不是明星,但老师能培养出明星。
影响学生的是老师,影响老师的是校长。校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决定学校的方向,决定老师和学生的发展。校长最重要的职责,是帮助老师看到希望和前途。我在做乡村教师计划时发现,乡村教师辞职,60%以上是因为对校长不满。我刚才了解到华师大投入大量精力、大量资源,投入在中小学校长身上,这是极其有意义。
学校留不住老师,问题都在校长;公司留不住员工,根子都在老板身上。校长办校和企业家创业一样特别不容易。校长不但要懂教学,还要懂管理;不但要配置好校内资源,还要能协调好校外资源。校长不仅仅是教书能力,更重要的是领导力。
校长要比其他人提前看到问题,而且要想办法不要让问题发生校长要看到别人没看到的,要想到别人想不到的,要说出别人不相信的,还要做出别人不敢做的。
一个优秀的校长,一定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而一个领导者往往是孤独的。国际校长联盟搭建的这个平台,能够让全世界的校长一起交流讨论,一起分享成功,分享困惑,这件事非常有意义。
今天的技术变革,社会的巨变之下,未来受到冲击最大的也是教育。我们今天的教育体系,是工业革命时代建立起来的,在为工业时代的流水线,为工业时代的金融行业、服务业、制造业培养人才。今天教育首先要思考的是我们自己怎么改变,怎么适应,怎么发展。教育变革,是技术革命不演变为社会革命的关键。我想机会难得,在各位校长,各位教育专家面前,我只是探讨交流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首先,从工业时代到数据时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工业时代是知识驱动,知识的竞争;而数据时代,是智慧驱动,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竞争,是领导力、担当力、责任的竞争,是独立思考的竞争。工业时代是自己强大,数据时代让别人强大;工业时代是比拼力量,肌肉,所以男性占优势;数据时代是比拼体验,女性占优势。工业时代,人类探索外部世界,甚至宇宙;数据时代,人类有能力探索自身,了解自己。我认为人类今天不断在思考,要移民其它星球,但是我相信我们应该先把人类的海洋垃圾处理掉,显得尤为重要。
数据时代,人类担心机器超过自己,担心人工智能,但是我觉得人类还是应该更有自信。最大的挑战不是机器越来越聪明,而是人的智慧没有长进。确实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会对我们过去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会有巨大的挑战,机器会越来越聪明,机器比我们的孩子更能记忆,算得更快。所以如果我们依然按照昨天让孩子更会记、更会算,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在未来二三十年面临巨大的挑战,使他们将会找不到工作。
未来比的不是知识,而是智慧。机器与人的角逐在使命与价值观。人类知识急剧爆炸,但几千年来智慧并没有提升。知识可以学来,但智慧是一种体验。Clever靠学习,smart 靠经历。动物有本能,机器有智能,人类有智慧。很多事情对人类来讲很难,但机器非常容易;很多事情对机器很难,对人类来讲却非常容易。机器永远会比人聪明,比人记得快、算得快,还不需要休息,不怕累,不会生气,但是人类拥有的智慧是机器无法拥有的。聪明是能看见很多,而智慧是看见了当没看见;聪明是知道自己要什么,而智慧是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在这样的巨变之下,教育必须发生改变:
第一、教育的使命会变:从“教人”到“育人”。工业时代是知识改变命运,数据时代是智慧完善命运。教和育是两回事。教是教知识,育是育文化。学和习是两个概念,学的是知识,习的是体验、挫折。过去教人怎么变聪明,未来要让人怎么变智慧;智能时代千万不要把精力花在技术上、花在设备上,而是把技术、设备花在人的进步、人的感受上。智能时代不应该、也不能让人失业,而是让人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工业时代的教育,讲究的是标准化、规模化,不一样的孩子用的都是统一的方法;未来的教育必须讲究个性化、特色化。上课不一样,方法不一样,评价体系也不一样。教育肯定不能失去考试,但是考试到底考什么,是值得研究。
希望在我们中国和全世界,所有学校都应该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中国教育讲究因人施教,这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学校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动物园,而不是养鸡场,所有动物都一样。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否则他们未来无法和机器去竞争。过去把人变成机器;未来把机器变成人;最终是人更像人,机器更像机器。
第二、教育的方式会变。人工智能可以代替老师批改作业,互联网可以帮助回答问题,未来如果在人脑中植入芯片,知识根本不用教,但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洞察和引导是机器无法取代的。当然即使你脑袋里有十块芯片,你还是要学习,因为脑袋不动,你会老得很快,你根本没用。有人讲现在有很多翻译软件了,所以我们不需要学外语了,我个人觉得学习外语的乐趣,对另外一种文化的尊重、对另外一种世界的探索是永远不是翻译机器可以取代的。
过去,老师是靠灌输知识获得价值;未来,老师要靠引导价值赢得尊重。未来的孩子,不但要会做法、会算法,更需要有想法。过去是以制造为中心,未来以创造为中心。创新、创造、创意是人与机器的区别所在。人类有梦想,机器永远不会有梦想,未来孩子在学校不只是学知识,还从艺术中体验到创意和想象力,从运动当中学会包容、学会团队、学会责任、学会面对失败、面对挫折,学会在冲突中解决问题,因为未来的社会将冲突不断。
今天的学校很难,要顾虑的东西太多。教育不是确保孩子没有危险、不出问题;而是为了教育孩子们未来怎么去面对危险、怎么去面对问题。在以色列的时候,教育部长告诉我,以色列的小学生要到山里野外生存三天,非常艰苦,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才能担当重任。
前不久中国有一次社会讨论,关于惩戒孩子。好象孩子一点都碰不得。我觉得家长把孩子给到学校,就要充分信任老师。学生违反纪律、规则,而老师不敢惩戒,这就像开车不踩刹车一样危险。
同时,我个人还认为,教育资源要向基础、基层倾斜。今天有很多国家把教育资源大量投入了大学、研究生院。而我认为,教育资源要向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倾斜,等到大学再关注,已经晚了。
我们需要北大、需要清华、需要哈佛、需要牛津,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每一个人普惠的机会。现在评比世界五百强的大学很多,但是如何激发出让我们的资源真正放在看不到的地方,那些幼儿园、托儿所、小学、初中,我相信这样才是让一个民族强盛,才是让一个世界强盛。
教育资源还要向基层、向乡村倾斜。尖子生很多,北京、上海的教育很好,并不代表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很高。就像奥运会金牌很多,并不代表这个国家的体育和老百姓的运动素质非常高。乡村教育好,中国教育才好。中国许多农村学校学生少,老师不愿去,学生教不好。寄宿制教育整合学校、教师资源,是中国乡村教育应该走的路线。我尝试了两三年,反对声很多。八九十年代没有成功,难道现在就不能尝试了吗?
我觉得不同年龄要有不同的教育重点,从幼儿园开始,就要给孩子种下文化的种子,学习琴棋书画,唱歌是能够通向灵魂,舞蹈能够懂得节奏,画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小学要培养的是价值观,做人的道理;初中强制要有一些记忆,初中孩子最活跃,要培养纪律性;高中一定要找到未来的兴趣。
我现在最担心很多高中生,我跟他们交流,他们只有一个想象力,就是“我要考大学”。艺术是关乎生命审美的教育,但是在中国,艺术更多是谋求生存的教育。孩子们学习艺术,主要还是为了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反而是在老年大学,艺术教育回归了本质。
第三、特别希望未来的教育,要让我们的孩子有全球观,要对世界有足够的认识,对其它的民族、其它的文化、其它的国家、其它国家的宗教信仰,要有足够的尊重和认识。教育必须学会尊重,要让我们的孩子不要有中西对立,要有未来观,有全球的视野。学习、尊重、包容才能让一个民族强盛,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我相信未来教育的变革对人类挑战极大,但是机遇同样很大,我们的教育做好,世界会变得更加和平、更加可持续、更加绿色。
今天中国的教育更需要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学校各有各自的风格,父母、孩子就有选择的空间。有的人喜欢吃蔬菜、有的人喜欢吃玉米、有的人喜欢吃黄瓜、有的人喜欢吃肉,我们必须让孩子有选择、让家长有选择,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不一样的孩子需要不一样的学校,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木材,无论是松木、杉木、楠木都一起做成了三夹板,素质教育不是低质教育,素质教育不等于可以放松教育的标准,素质教育更不等于教育不需要严格。
最后,我想我们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培养智商、情商,更要培养爱商。机器只有芯片,只有人类才有伟大的心、有爱。机器有精度,而人有温度。AI时代就是需要爱的时代。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机器所取代,才不会在变革中被淘汰。机器可以取代保姆,但不能取代母爱;机器可以取代护士,但不能取代关爱。
人工智能时代,如果没有爱商,技术越强大越可怕。这是教育的责任,也是教育的担当。今天面临的问题,只要教育在,只要校长们在,老师们,我们就一定能应对好。所以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教育更是一个巨大的责任的时代,我们一起努力。也许对我们的改变不大,但是对孩子们的改变会非常大,对孩子们的改变就是对未来的改变,谢谢大家!

翁铁慧副部长讲话摘要:


让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更加不能把他们训练成为做题的机器,应该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在国际教育界的价值导向,始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去年的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在全面发展的内涵上又增加了劳动教育的要求,养成良好的健康品位,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确保公平。在此我们首先要确保有教无类的共识上,让每一位孩子都有学上。近年来,中国正在大力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决不能让一个孩子因为贫困失学。目前,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率已经达到了99.9%。除了基础性目标,我认为我们应该有更高的因材施教,更高水平,也就是不管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学习基础特征差异,都能够提供他们养成良好发展的能力,都能够让她们充满自信地走出校园。
近年来,中国基础教育条件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通过将综合素质评价,进而在确保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最底线基础之上,让学生成长更加全面、更加受保护。基础教育应该以提高质量为追求,就是让每位学生获得合适自己的教育,我们要以提高教育质量升华深化内涵发展。在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促进每一个学生自主教育,我们要更加注重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更多的时间用于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和创造新的世界,为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知识传授基础上,我们还要让学生更多学习了解科学前沿的知识,跟上创新的步伐。不但补齐学生的学习的短板,更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
今天中小学校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引擎和核心枢纽,校长的作用有尤为重要。一位好校长,就可能意味着可以带出一批好老师,建设一些好课程,培养一批好学生,点亮学校前进的航灯。校长是基础教育发展的脊梁。校长是教育理念的引领者,落实教育理念,最终学校要在千差万别的学生身上,就是广大的中小学校。就是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基础和传统学校的课程体系以及相应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在阳光下的百花齐放,从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看中小学校长含苞待放。实际上是千万家庭的期盼,塑造的是国家的和民族的未来。可以说中小学校长处于社会和时代的前列,我们通过智慧和创造,为教育理念递送的勃勃生机促使教育发展。所以我们每一位校长都要激发自己学校的办学活力和教育特色,让学校不仅更具创造,而且极大地运用有效教育资源:不仅是教育理念的落实,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策源地,让每所学校的优质发展成为所有学校发展的前提。教师队伍培养是一位好校长重要的工作,校长把稍嫌抽象的办学理念与能够激活一所学校好的传统结合,引导学校形成好的文化,这就使得校园有了精神。那在这所学校的每一位教师能够增强归属感,把职业升华为事业,把自主深化为自为。能够在共商基础之上形成大多数教师认同的发展规划。当下做的事就有了长远的意义,现实的努力有了未来的意义。在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状态下无私奉献,尽心尽力的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在学校,校长不仅承担着负责学校管理规划、学校发展、塑造学校文化等职责,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生态调试外部环境等方面工作。在很多名校长身上,我们看到校长的权威并非完全由其职位,更主要的是看其作为课程领导力,教研组研究,团队凝聚力这些非权力因素,占很大的比例。在课程领导等方面,需要根据教学任务深化、教育对象的变化,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立足放下和现实需求,组织教师通过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和学科教学规律,对相关课程落实科学理念进行系统设计和精准实施在调研组织方面需要充分发挥不同教师的专业优势和教学经验,通过集体教研活动、上好每一堂课,培养好每一位学生。这是我想在今天跟大家一起探讨的携手共创未来的学校领导者,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未来技术促进教育发展,需要未来的中国与世界各国连结这个平台,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实现互补协作,共创美好的基础教育,为此我提出三点建议。
促进专业发展,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大量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产生新的形态。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希望世界各国的校长,紧跟科技变化,应对技术变革,切实以专业发展促进共同成长。坚持互学互鉴,以实现优势互补,希望世界各国开放包容的理念,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建新知识,希望越来越多的校长走上国际舞台,努力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贡献中国智慧。也欢迎越来越多的世界校长,携手合作,解决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教育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需要紧紧围绕影响公平的难题,共同研究解决,切实保障每位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国际校长联盟(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Principals,简称ICP)成立于1990年,以促进世界教育进步为宗旨,是全球性的校长专业组织,成员包含五大洲的20万名中小学校长和教育管理人员。国际校长联盟于1993年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第一次联盟大会,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




栏目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