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随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师生随笔 > 正文

吕磊培:浅谈“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设计”

作者编辑:admin 点击次数:1543次

浅谈“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设计”


保定七中 吕磊培


我所教的是信息技术课,教材中主要应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在一段时间的教学生活过程中关于“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设计”我有以下一些建议:

一 、“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设计“任务”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例如,《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学着做”、“试一试”、“动手做”等就包含了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要求。

二、“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

三、“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

1.“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会有很大的差异,这一点在信息技术课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2.“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应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前后“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是比较理想的,但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大难度。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教师应注意由点到面,逐步介绍各知识点。一开始先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我在教“保存文件”的内容时,一开始让学生把输入的文章保存到计算机默认的文件夹中(操作较为简单,不会难倒学生),这时不必过早引入“文件夹”的概念,学习一段时间再介绍“文件夹”的概念及操作,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并把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了。

3.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感性经验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时,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观察到了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来分析、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适时地加以总结,概括出其规律性的知识,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我在教存储容量的单位时,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给他们布置了一个“查看文件大小、磁盘容量大小”的任务,学生在完成该任务时对容量单位就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时,再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归纳出结论,学生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4.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最好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四、“任务”设计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栏目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