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随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师生随笔 > 正文

张彦:它山之石----蠡县中学学习体会

作者编辑:admin 点击次数:1609次

它山之石------蠡县中学学习体会

张彦
11月25日学校组织部分教师到蠡县中学学习,虽然只有半天但感觉收获颇丰。
到了蠡中,正赶上第二节课上课,我们首先听了高三年级的一节化学课:等效平衡。等效平衡是化学理论中的难点之一,蠡中的王老师用课件、图示比较详细的讲解了等效平衡的判断方法----极端转化法。王老师的课堂节奏不是很快,但感觉知识密度不小,类型分明,层次清晰,边讲边练。整个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始终有问有答,每进行完一种类型都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归纳得出结论。虽然为难点内容,但学生接受较好。通过了解,才知道原来每堂课前都有“导学案”,学生已经对所学内容提前进行了预习和了解,所以上课才能得心应手,有所呼应。对比自己的课堂,经常是自己讲得多,学生呼应少,时间长了反而使学生的惰性增长,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原因在课前的预习功夫没有下到位。虽然选用的配套练习《创新设计》,每节前也有“夯实基础”,相当于课前预习,虽然有布置,但能认真做到提前预习的学生却不多。一方面是学生的惰性所致,另一方面是老师检查不到位,这点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第二节大课间参观了学生跑操,同时向一位高三班主任详细了解了作息安排及日常管理工作。学生跑操一天四次分年级进行,高三年级一天两次,既锻炼了学生体质又增强了集体意识、磨练意志。其他年级跑操的时间是高三年级20分钟的小自习时间。每日的“天天练”是学生每天都有巩固练习,利用早餐后和中午上课前的10~15分钟进行,每学科一周大约进行2次,测试内容为上一周所讲的最基础的内容。作为高三年级特别是普通班,我们应该借鉴这一点,时间可灵活安排,使学生做到基础知识人人学会。
第三节课听了高一年级一节化学课: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与应用。授课过程中也明显感觉到课前预习及导学案的作用。赵老师的开场白很精彩,从一个幽默的调查引入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整个课堂知识密度较大。但实验现象出现异常,可能是未提前试验;另外,讲课中涉及到碳酸氢钙与氯化钙是否可以反应,虽然书本上没有该实验,但因为刚才的实验中已配置碳酸氢钙溶液,并有氯化钙溶液,所以可随机增加一个演示实验,不用讲解学生就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优秀的、好的经验为我所用,使我们的教学在学习中不断改进。
栏目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