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随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师生随笔 > 正文

刘永刚:课堂文化

作者编辑:admin 点击次数:1884次

课堂文化

刘永刚
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校育人的主要渠道。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使课堂成为具有高品位的文化殿堂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身边的优秀教师、各地、各级名师相比较,也可以回顾自己上学时最佩服的老师,他们为什么有优良的教育教学成绩而深受学生欢迎,家长的广泛认可和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他们的课堂魅力在哪里?现谨以自己在近三十年实践中的探索与体验做以下阐述,与老师们交流。
一、备课:备教材是备课的常识,备学生也已经被老师们所重视。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更要备自己。一般来说,了解其它事物,了解别人,了解学生相对容易,而认识自己则很难,尤其是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或者弱项。正所谓 “人贵有自知之明”,世上最难攀登的高峰恰恰是自己。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差异:应该承认,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和人之间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 如:性格、气质、语言、表现力、特长等等,都会影响自己的亲和力。每位教师应该或者说必须明白自己的长处和弱点,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优势,削弱自己的劣势。把自己近乎完美的形象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我认为这必须是老师们在备课时思考的一项内容,以便在课堂上扬长避短。
2、学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毫无疑点(自己都没搞清楚,是无法让学生明白的),对教材体现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感悟是否到位,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思想的把握是否准确等,在备课时均需审视清楚。应努力做到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情景时代化、教学语言通俗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公开课为什么有好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自己的课堂效率。
3、明确四点:
(1)、好奇点:这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节。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课程要求、特点等挖掘并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红磷燃烧冒白烟),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
(2)、深思点:即能引发学生深思的内容,是学生理解教材,培养学生智力的重点。指导学生遇事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并成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3)、应用点: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的重要环节。应该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所学的知识不能是孤立的,而要学以致用,学而有用,活学活用。感觉到自己变聪明了,学会了一些生活、生存的本领。(物理、照明电路)
(4)、文化点:即在教学过程能体现教育文化品位的内容,它的揭示与欣赏,对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作用。教师的教学不但要反映本学科思想,更要理解教学首先是教育,它是一种社会化的文化活动,是一种价值引导的文化活动,信仰引导的文化活动(知识与文化的关系)。
二、上课:怎样上好每一节课,原则、经验不少,仅从课堂文化的层面研究,我认为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激情: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像欣赏抒情诗那样痴迷,像科学探求中的重大发现那样冲动,以自己的热情激起学生求学路上的热情;带着激情把学生引入文化境界,带领学生采摘文化园中的每一朵小花。中学毕竟还是基础教育阶段,若干年以后学生们会从事各种职业,他们大多不会记住我们现在讲的学科知识(有些知识也未必用得上),而记住的是我们在课堂上的个性表现力(胡沛然老师讲到兴奋点时,用袖口擦黑板、感染力、记忆深)。
2、主体: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讨论、交流、导学、精讲等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活动,以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动手、动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明白:学生、家长、社会、国家的希望)。
3、学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成为你自己”,强调的都是“学会”。老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会”之“会”就是指学习能力,所谓“聪明”的学生,事实上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注意学法指导,如指导他们:读书、听课、记笔记等等,以控制个人注意力,指导学生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吸取他人的学习经验,以提高学习能力。
4、调节:生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注意力最多能保持二十七、八分钟,课堂上适宜的调节和放松是比不可少的。老师们除采用的精讲与练习相结合, 指导学生个人钻研与同学交流相结合等教学方法调节课堂节奏外,如果没有老师的风趣和幽默,那将是乏味的、苍白的、使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
5、评价: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很值得研究。表扬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扬优点,还有利于学生克服缺点。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也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更应该让学生明白是非标准;使学生在犯错误中学会不犯错误。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从心底里感觉到:“老师是为了我好,为了我好才指出我的错误”,要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课堂上应尽量避免冷面批评,发现学生不当行为,大多数情况下老师示意即可。 以培养学生由我“愿意怎样”向我“应该怎样”转化的公民意识为目的。
6、美学:中国人常讲的“仪态、举止、谈吐”中前二者都属于非语言范畴(金正昆)。一个人的仪态和举止所提供的信息量往往会超过其谈吐所提供的信息量(教授与文盲)。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如服饰方面: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的服饰是特别需要重视的,教师的着装要得体、搭配要适度、和谐(是对自己教师身份的认可)。以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目的,这是被各国教育文化共同认可的。从而通过我们的“仪态、举止、谈吐”等反映教师身份、彰显个人气质、突出自己内涵等特点。
7、榜样:老师是学生天然的榜样,老师的长者风范,刚柔适度的育人作风,远离功利的人品,教育教学中的睿智博学,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尤其老师的文化修养对学生影响极大,老师无论教何学科,对学生的爱,对文化的倾情,对所教学科的爱,所体现的文化魅力都有利于引领学生进入文化境界。学生的理想,学生的发展,都会在老师文化育人中步步升华。
作为教师,若想在未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胜任自己的工作,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发展。努力营造以科学精神为主导的、充满活力的、和谐的、个性化的(名师不可学)、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文化。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009 .12
栏目导航
Baidu
map